【USR】藍染交織的文化與科技:蛛絲遇上智慧仿生蜘蛛,打造跨域創新體驗

【亞東USR訊】藍染的靛青色彩,總能牽起人們對傳統工藝的記憶與情感,層層堆疊出的漸層感、錯落有致的網狀紋路,更象徵著自然界的秩序與韌性,一場以「藍染藝術結合智慧科技的饗宴」就此展開,不僅展現藍染工藝的細膩之美,更透過結合程式設計,讓學生親手打造能「競走」的智慧仿生蜘蛛,體驗跨域融合的無限可能,也落實 STEAM 教育「做中學」的核心精神。

本次計畫由大學USR(大學社會責任)團隊發起,結合藝術、人文與工程專業,嘗試以文化紋理作為科技設計的靈感來源,藍染蜘蛛網圖騰不僅傳遞手作之美,更是昇華為承載蜘蛛網脈絡的創新符旨,象徵科技創新也能扎根於地方文化。參與的學生們從布料染製開始,學習傳統藍染技藝,透過摺疊、綁紮與染浸,逐漸渲染出層次分明的蜘蛛網紋樣,過程的等待與驚喜,讓學生體會傳統工藝中「慢」與「專注」的價值,同時在藝術(Art)與科學(Science)的交會中獲得啟發。

接續的智慧仿生蜘蛛製作,則引導學生進入科技(Technology)、工程(Engineering)與數學(Mathematics)的學習領域。他們組裝出能模仿蜘蛛步態的機械模型,並運用簡單的程式語言與感測器控制,考驗學生在邏輯思維、運算設計及實際操作上的能力。透過「程式競走比賽」,學習不再只是枯燥的理論,而是充滿趣味與挑戰的實作歷程,進一步展現 STEAM 教育跨域融合的價值,這不僅是文化與科技的巧妙結合,更蘊含著深層的教育意涵,學生在「做中學」過程培養了跨領域整合的能力,也在遊戲中建立起解決問題的信心,提升學習動機,並在文化與科技匯集中找到自我表現的舞台。

本次活動呼應大學社會責任(USR)的核心價值,強調「韌性創新」與「社會影響力」:文化工藝的保存與再現是對地方傳統的尊重,而智慧仿生蜘蛛的設計與競賽則是對未來科技人才培育的實踐。兩者結合不僅展現了教育如何連結在地文化,更彰顯了大學在人才培育上的創新作為,也實踐了 STEAM 教育將知識轉化為行動的教育理念。

參與活動的家長在分享心得時表示:「以前覺得藍染只是傳統工藝,沒想到能跟程式控制的機器蜘蛛結合,讓我對文化和科技都有新的體會。」另一位學生則說:「一開始很難,可是慢慢就做出來了,我覺得自己真的很棒,我可以做出會動的智慧蜘蛛,真的很有成就感,而且我還會自己解決卡住或不能動的問題。」這場跨域的創意實驗,不僅為學生帶來獨特的學習經驗,更是一次實踐 STEAM 教育的精神。未來團隊將持續推動更多融合傳統與創新的活動,讓教育成為一張韌性十足的蜘蛛網,牢牢編織出屬於下一代的知識、創意與希望。

指導單位:教育部、教育部第四期(114-116年)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

主辦單位:亞東科技大學

計畫主持人:通訊工程系 何健鵬 副教授

共同主持人:通識教育中心 鄧碧珍 副教授、資訊管理系 李紹綸 副教授

協同主持人:通識教育中心 鄧碧雲 助理教授、材料織品服裝系 徐秋宜 副教授、電子工程系 陳炯良 助理教授

專任助理:蔡杰芸 小姐